消费经济
    主页 > 期刊导读 >

谈消费金融在遵循合规监管前提下如何更好发展

随着2017年下半年针对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监管政策和指导意见陆续落地,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进入强监管时期,价值重估、转型升级、合规稳健、有序发展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主基调。对于持牌消费金融机构而言,如何理解好今年“两会”政府报告中提出的“既要积极扩大消费和促进有效投资,又要推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取得明显进展”的要求,并将其落实在消费金融业务发展中,同时又紧紧抓住消费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发展机遇,提升业务创新和服务水平,助推消费经济,避免脱实向虚,实现合规稳健发展,是我们未来发展需要思考的重点。

一、机遇与挑战并存

消费金融行业仍将是根植于普惠金融中的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近年来,顺应经济转型发展趋势,得到扩内需、促消费政策的持续鼓励,受消费人口结构优化和规模增长、科技创新推动普惠金融广泛开展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长尾客群分享到消费金融的便捷服务,国内消费信贷市场快速增长。2013年以来,金融机构消费信贷(剔除房贷)保持20%以上的年均增长;2017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更是突飞猛进;同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业务也发展迅速。虽然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但我们认为这仍是一个有着巨大发展前景的行业。相关专业机构预测,预计到2020年,我国短期消费信贷规模将接近10万亿元,消费金融的市场空间极为广阔;此外,截至2017年末,我国消费信贷总量占GDP比例为12.32%,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助力消费金融创新稳健发展。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创新和以快捷支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创新应用融合,为消费金融业务的稳健发展奠定了精准高效的基础,充分发挥精准营销的优势,向客户提供更快捷、便利的消费金融服务;同时,通过智能逻辑实时判断有效降低消费金融主要服务的长尾客群在欺诈、共债、征信等方面的发展掣肘,有效化解信贷业务风险。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消费金融行业未来发展仍面临较大的挑战。

一是快速发展遗留的隐忧仍在。首先,黑产欺诈、内外勾结作假、部分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非理性高利差、暴力催收等问题仍待尽快解决;其次,被行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高利率以及活跃的行业融资行为所隐藏的行业坏账有可能在强监管环境下快速暴露;再次,行业追求短期利润致使低收入群体过度借贷、多头借贷、裸贷的问题,以及资产出售、平台兜底担保模式所带来的击鼓传花效应,甚至庞氏骗局有可能逐步显现,跑路事件后续或仍将出现。因此,市场规范化发展问题仍亟待解决。

二是强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2017年以来监管部门下发的一系列指导意见和监管文件,尤其是《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的出台,可以看出监管机构从经营主体资质、贷款定价水平、业务合作模式、资金杠杆倍数、用途限制、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各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规范和要求。这表明监管部门治理整顿互联网金融秩序的决心。因此,这个过程也是行业洗牌的过程,合规和转型必将是下一步发展重点。

三是消除行业痛点任重道远。由于消费金融行业具有无抵押、快速放款、人群长尾分散、贷款金额偏小等特点,导致行业发展面临三大痛点,即客户风险识别能力有限、征信覆盖能力有限和获客成本居高不下。要解决这些痛点,仅靠传统金融运营模式是远远不够的,在高度垂直化的消费金融市场,需要一套包括金融、IT和数据等技术在内的复杂体系作为支撑,快速精准挖掘客户,快速有效遏制风险。因此,准确把握好大数据、动态可调整的授信额度和因客合理定价机制,是互联网消费金融核心发展力所在。

四是差异化经营势在必行。伴随近年来消费金融行业的升温,消费金融产业链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互联网场景平台、第三方平台等纷纷通过自营、联合贷、助贷等方式加入消费金融战局。各路资本投资机构也投入大量资金,纷纷布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另外,资本的约束也对业务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相对于银行而言,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资金目前主要是依赖金融机构同业拆借和借款,相对成本较高。如何贴近互联网场景平台入口,加强和平台方合作;如何平衡好资金成本、风险成本是确保赢利的关键。同时,在未来强监管的环境下,如何综合利用自身资源,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实现特色化经营将成为各机构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