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经济
    主页 > 期刊导读 >

经济结构调整增速放缓与高质量发展基于索罗斯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居民消费需要实现了从“基本生活消费需要”向“美好生活消费需要”的快速跃迁,同时也造成了当前中国诸多经济社会问题。当前中国诸多经济社会问题,缘于我们长期处在生产型社会阶段,是由生产型社会本身具有的结构性矛盾所致,而破解这些难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尽快实现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的转型,这不仅是当前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也是改善和保障民生、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1]发展消费型经济,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其一,消费是最大限度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精神以及生态需要的重要方式,也是推进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二,消费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采取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实行按劳分配为主、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其三,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2]

当前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向高质量消费发展转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消费发展的根本要求。十八大以来,我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为向高质量消费发展转变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高速度消费增长向高质量消费发展转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3]经济增长质量是指经济增长内在的性质与规律,具体包括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以及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四个维度。当经济增长的结构趋向于均衡时,经济增长质量将会得到提高。[4]当前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向内需消费经济转型,同时中国经济增长也面临着下行的压力。本文将采用索罗-斯旺模型解释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结构调整与下行压力并存问题,试图探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逻辑。

一、理论综述

(一)经济结构失衡

中国改革开放40年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但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驾马车”的失衡却成为众矢之的。[5]经济结构失衡是当代中国实现完全的工业化和高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6]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深层次原因是经济结构失衡,而消费需求不足是导致经济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消费不足导致经济结构失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失衡,即投资、消费、出口失衡,消费需求不足是主要矛盾;二是社会再生产结构失衡,即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失衡,主要矛盾也是消费需求不足;三是内外需求结构失衡,内需不足是主要矛盾,扩大内需主要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归根结底,改变经济结构必须要提高居民收入质量和数量,增加居民消费需求。[7]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和分配结构的不合理,经济增长带来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消费需求难以有效扩大,储蓄和净出口的高增长成为必然。[8]改变高投资、低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议题。[9]

(二)经济增长转型

经济增长的引擎是投资、净出口和消费。中外经济发展经验证明,完全依靠高投入、高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已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要求;大规模的出口会使外贸出口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过高,导致国际市场的任何变动都会对国内经济带来冲击,影响国内经济发展。因此,以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应成为中国经济乃至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期引擎。[10]由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投资、出口)的衰减不可逆转,要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需要新的增长动力来弥补或替换,能担此重任的唯有居民消费之扩大。[11]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消费需求不足既是短期问题也是长期问题,调整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最终消费率,已成为我国扩大内需和宏观经济调控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2]根据国际经验判断,我国经济正在逐步进入消费主导型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收入、技术、人口和政策等因素将支撑我国消费主导型经济发展。[13]

(三)经济增长下行

中国经济增速自2010年开始持续放缓,这不但引起了国内国际市场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学术界关于经济减速原因的大讨论。[14]普遍认为过去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所依赖的改革红利、城镇化红利和全球化红利逐渐消失,传统增长动力减弱,缺少新动能。[1]消费需求的递减,上年的生产能力不能及时出清,人口市民化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财富收入向高收入者流动,居民收入边际储蓄率较高,扩大生产能力较强,低收入人口消费支付能力不足,导致总消费需求不足和经济增速放缓。[15]采用增长核算对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分解分析显示,全要素生产率(TFP)下降是我国经济发展势头不断放缓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则表明TFP下降与经济周期波动、产业结构转型以及我国产业技术水平对世界技术前沿追赶速度放慢等因素有关。从国际经验看,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符合经济发展基本规律。[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