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需萎缩在所难免,内循环能否拉动经济增长?
内循环是最近曝光度比较高的一个词。各种关于经济工作的会议都会提到这个概念,一些经济形势分析也会提到这个概念。
但提出内循环并不意味着就是要闭关锁国,不和别人一起玩了,要自己关起门来自己玩。我国各种相关会议上的官方说法都是要同时重视国际循环和国内循环这两个循环,两条腿走路,来推动我国经济的继续发展。
之所以提出这一点,就是基于对形势的基本判断。首先是我国经济的对外依赖度是比较高的,出口对经济的贡献比较大,一旦外需开始萎缩了,出口要下降,那么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世界工厂的国家来说,就会出现一个难以避免的结果,那就是生产过剩。
现在我国面临的外需市场基本上就处于萎缩的过程。首先是全球经济实际上始终没有真正彻底走出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外需市场一直处在萎缩过程中,再像以前那样,依靠中国从国外进口原材料、能源,产品出口到国外,经济就能发展的模式,难以为继。
其次是对国际经济局势的判断,现在显然是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之前一直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所以中国仍然处在战略机遇期。但从2012年起,这个表述实际上就已经变了,变成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但仍然有可能争取发展机遇。
从特朗普上台以来,一直在不断的制造贸易摩擦,说明国际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美国市场提高了对中国产品的门槛,美国也在为中美贸易往来设置各种人为的障碍,这对中国来说,不可能丝毫不受影响。
在这种局面下,如果还要继续保持中国经济的发展,那么就只有在内需上做文章,也就是推动国内的经济循环,用国内的资源要素进行生产,在国内消费,形成一个经济循环系统。只要这个循环能够运转起来,就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实际上,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内就一直在持续不断的努力提高和挖掘国内消费潜力,消费已经和投资、出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比如当年国家为了应对危机,曾经推出过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补贴、汽车下乡等政策,都是为了拉动消费。
但我国现在要推动经济内循环,面临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首先是在宏观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的局面下,老百姓都会把现金拿在手里,以应付可能出现的危机,比如可能会出现的全家失业的情况。也就是说,即便老百姓手里有钱,他如果对宏观形势感到悲观,也不敢消费。
第二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之下,实际上在一季度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消费降级,尤其是服务业相关的行业,对此感受是非常深的。比如有些人原本出门都是打车的,而现在就可能坐公交、地铁去了。餐饮业则是受到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现在也还没有完全恢复起来。
第三是缺乏新的消费热点。比如2008年的时候,国家可以通过补贴来推动家电和汽车下乡,推动农村的消费升级,但在今天的条件下,缺乏这样的操作空间。因为2008年到现在,家电行业并没有出现更新换代,再推动升级就比较难了,汽车也是已经进入了限制的阶段。
最后,有个比较个人化的看法,就是我国的电子商务也就是网络经济这些年发展有些过快了,压缩了太多的中间流通环节,不仅打压了实体商业,实际上也减少了这些中间环节的就业机会,从整体上来说,是不利于整个经济的运转的。比如原来的一些商业街,现在基本上都门可罗雀,难以为继。
打个比方说,如果坐火车从北京到上海,以前需要三天,那么这三天的时间乘客都要在火车上吃喝拉撒,那么这三天在火车上的吃喝拉撒就可以增加消费,间接增加就业机会。但是现在高铁只需要四个小时,只需要一瓶水就行了,那就没有什么消费空间了。
虽然网络经济因为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成本支出,让消费者感受到了价格的下降,但对实体经济来说,这是毁灭性的打击。本来因为各种要素价格的上涨,实体经济的利润率就一直在不断下滑,现在网络经济又垄断了与消费者之间的出口,等于让实体经济腹背受敌,两面夹击,日子就更难过了。
所以,我们现在如果想要内循环起来,首先要解决的还是确保就业率。只有每个人对自己的未来有个稳定的预期,才能合理安排自己当下的消费。如果每个人都感到经济形势很差,自己随时都有可能失业,朝不保夕,那么内循环也是无法有效运转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