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经济
    主页 > 综合新闻 >

江南时评 | 勿让流量经济过度消费弱势群体

相关报道《江湖再无“小马云” 乡村只有范小勤》

如果没有那张“马云脸”,或许就没有现在的得与失。

一个人的长相是天生的。正因为如此,有人说,“小马云”是被命运选中而走红。但事实上,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关键选项,从来都不是长相。“小马云”走红,推波助澜的“吃瓜群众”脱不了干系。换句话说,他是被大众的娱乐消费心态推到台前,被迫成了网红。

大众为什么要消费“小马云”?答案很明显。他不仅长相酷似马云,还与马云有着云泥之别的生活背景——社会阶层两极之间的相遇,无疑加剧了“小马云”一举一动的戏剧性和娱乐感。更关键的是,对商家而言,这种戏剧性和娱乐感能够快速增粉变现。

以此而论,范小勤是大众娱乐的牺牲品,也是流量经济的一抹炮灰。所幸,智力二级残疾的他,对此没有多少感知,对往后的成长,也不会造成太多心理阴影。这也许可以算作不幸中的万幸,但这种所谓的“幸运”依然令人感到沉重而压抑。

“小马云”是无辜的。作为一名未成年人,他应依法受到保护。同时,作为一名智力有缺陷的特殊儿童,社会和大众也更应给予他多一些踏实和善意的帮扶,而不是过度消费和利用。但因为多方失责,导致他最终被卷入“围观”的漩涡中,被消费,被冷落,被抛回原点。

如今,“小马云”回归自我。在批判和惋惜的同时,我们也不妨冷静思考一下,在广大农村还有多少像范小勤这样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权益怎样才能得到保护?从“小马云”的魔幻经历不难看出,要避免其他“小马云”式的“悲剧+闹剧”继续发生,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只有全社会对伪慈善的“老板”人人喊打,对“娱乐至死”坚决说“不”,同时加强对相关平台的监管,才能有效斩断伸向弱者和未成年人的脏手。

文/石鹏

编辑:邬薇